“会呼吸”的“机器人队”亮相十五运会!南方

灵活穿梭的机器狗、自由行走的人形机器人、可耐50℃高温的无人机……首个基于氢动力系统的智能电力巡检机器人团队在南方电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正式发布。该组由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自主研发。它集成了配备全球领先氢动力系统的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人、带电作业机器人和无人机,组成多场景、全循环的智能巡检矩阵,成为为十五运会供电保驾护航的“机器人队伍”。 10月16日,《科技全程运营》采访组前往南方电网,调研这些智能设备如何利用绿色科技为电力运行保驾护航,解读其背后的“智能密码”。 “氢气”已安装! “这是一支抢劫队研发团队技术负责人谭浩文表示,“氢立方”的主要优势在于分布式氢动力驱动技术,赋予机器人超强的“可持续性和活力”。团队中所有机器人的“动力心脏”都是氢燃料电池,同等重量下,其能量密度是传统锂电池的3至5倍,有助于增加机器人的续航能力。 机器人组队3次以上。同时,机器人的加氢过程仅需5分钟,大大缩短了停机时间和补货时间,显着提高了现场作业效率。 “氢魔方”团队中的“氢旋”和“氢飞”无人机,是国内首个基于氢动力系统体现的智能电力巡检机器人团队,均采用“氢电混合”模式:氢能 担负起“持久战”,保障长期巡航需求;锂m电池变身“短跑运动员”,为加速、爬坡等需要即时大功率的场景提供强劲动力。分工合作模式让无人机突破环境限制,即使在-40℃严寒或50℃高温环境下,仍能稳定执行巡检任务。此外,“氢飞”无人机还配备了对抗装置,区别于传统对抗装备的“综合模式空中对抗”,可对攻击重要电力设施的无人机实现精准打击。谭浩文透露,该功能为十五运会期间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氢立方”还具有运行协作和抗干扰能力之外的功能。依托“点红”物联网系统,突破限制的“独立工作”。根据现场任务需求,可高效联动各类机器人,协同完成设备巡检、状态监控、安全巡检等核心保障任务。同时,“氢立方”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凭借其轻量化和内源性抗干扰设计,该机器人可以在无车身底部保护的情况下运行,场强可达500 kV。广东奥体中心外,一辆亮黄色的大卡车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广州供电局为满足第十五届全运会应急供电需求而派出的首辆基于固态储氢技术的氢气应急供电车。 “我们将固态储氢系统、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不间断电源系统和锂电池系统深度集成,实现了6小时的连续外部供电。额定功率200千瓦,为赛事应急供电构筑了一道“绿色”防线。 ”广州电力科学研究院电氢转换技术研发室经理黄旭睿介绍,该车舒适采用绿色氢作为唯一能源,整个工作过程排放纯净水,从源头上去除污染物。具有绿色零碳、高效节能、大功率、不间断供电、安静噪音等优点,为汽车“补充能量”。 城市电网在用电过程中,还能对突发停电做出快速反应,成为保障100%绿色电力任务中必要的“可靠后备”。第十五届全运会发电量将超过1.88亿千瓦时,覆盖广东所有赛区的全部比赛项目,相当于减少碳排放约16万吨,种植树木约888万棵。是滇黔高原、南海风力、工厂、城市停车场太阳能。 “为第十五届全运会提供能源服务的广东电网公司零碳经理杨磊解释道,这些清洁能源加起来,实现了十五运会100%的绿色支撑。数据显示,广东是清洁能源消费大省,全国按各地用电量总量计算,每小时有18.8万张绿证。”为第十五届全运会购买的绿证来源广泛,涵盖 全国多个省份。其中,最远可追溯光伏电站证书在第十届全运会进入关键阶段,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在广州牵头建立绿色电力证书推广服务体系记者